3D打印部件占比超过85%,深蓝航天雷霆RS发动机实现百吨级推力突破
2025年9月,深蓝航天发布消息,其可重复使用的13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雷霆RS首次整机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南极熊注意到,这款火箭发动机继续大量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其3D打印部件的重量占比超过了85%,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台3D打印火箭发动机。

深蓝航天发布的数据显示,雷霆RS发动机地面推力达1240kN(130吨),实现了百吨级推力的突破。发动机推重比高于150,在相同重量条件下,能够产生更大推力,为火箭的升空及入轨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支持;发动机推力调节范围为50%~110%,可根据不同的载荷重量、轨道要求等任务需求,精准调节推力大小,确保火箭以最优弹道进入预定轨道;在回收阶段,可确保火箭以最优速度和角度下降,提高火箭回收的成功率。

雷霆RS发动机沿袭深蓝航天雷霆系列发动机制造技术优势,85%以上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在满足发动机高性能要求的同时,可以大幅减轻发动机重量并提升发动机的生产效率。如,发动机涡轮泵主要零件采用了3D打印成型技术,包括泵壳体、离心轮、诱导轮、涡轮壳体、涡轮静叶等;发动机氧主阀为低温角式菌阀,壳体采用高温合金3D打印一体成型制造,煤油主阀为直通式常闭菌阀,壳体采用钛合金3D打印一体成型制造,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零部件及配套产品。
推力室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采用环带液膜+再生的冷却方式,内壁选用铜合金搭配高深宽比冷却槽道,在成本与周期方面优势显著,同时可以更好抵御高室压带来的高热流。
发动机针栓头首次采用高温合金材料,采用再生+自击冷却方式,工艺为3D打印后精加工,通过和中心筒机械连接形成液氧的喷注流道,与传统的铜合金相比,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轮首次试车的圆满成功,初步验证了雷霆RS发动机系统的协调性及关键组件的功能,为后续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础。深蓝航天将基于本次试车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优化发动机性能,提升其可靠性与稳定性,探索雷霆RS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极限,为实现高效、安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发射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深蓝航天
(责任编辑:admin)


扬溧高速成功应用原位3D打
Velo3D和iRocket深化合作
HLI研究人员利用定制3D打
多学科团队打造3D打印功能
沙漠中的“方舟”:中国3D
起亚EV2概念车搭
波音首次采用3D打
Contour3D在悉尼
英国迈凯伦汽车与
越南Vinmec医疗集
麻省理工和马萨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