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让3D打印进校园
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实验室坐落青岛学校、小学生30分钟学会3D建模软件、学校为3D打印配备师资……9月25日,青岛市“3D打印创新教育进校园活动”现场会在青岛开发区实验初中举行。
246所学校有3D工作室
现场会上,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青岛启元学校作为3D创新教育典型学校代表发言,青岛市教育局、尤尼科技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青岛市三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据悉,青岛245所学校立了“3D创意工作室”,开设《3D创意设计》选修课,组建“小创客”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兴趣培养---团队建设---项目探究”的3D创新教育模式,建设了青 岛二中、青岛电子学校、青岛启元学校、青岛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青岛市实验小学等一批创新教育优秀学校。青岛市教育局邓云锋局长在3D打印进校园专题调度会上要求:充分利用3D打印技术,促进青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是落实“三创”行 动的重要举措。3D打印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技术的应用已被纳入《青岛市“互联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中,据悉,青岛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3D打印实验室进校园活动全覆盖,青岛成为全国3D打印创新教育示范区,形成有全国水准、青岛特色的3D创新课程。
3D打印纳入综合素质
在活动当中,200多与会人员也参观了青岛开发区实验初中,对3D创新教育活动开展有更深理解与认识。在学校的“科技大世界”里,学校初一的孩子们正在进行他们的参观实践课。手不能抖、人体发电、磁悬浮地球……几十种实验器材就在走廊改建的“科学大世界”任由孩子们触摸学习。记者发现,每位参加课程的同学在体验学习完一个项目后,都会在一张表格纸上认真记录,“每次这种实践课,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张,我们都很认真的把体验最感兴趣、最有收货的7个项目记录它的原理还有我们喜欢它的原因,每一次我发现都会学会很多关于‘电’的知识,特别印象深刻。”在读初一的管桢宇说道,“下周我们就开始有3D课了,特别期待。”在现场会中,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就3D打印课程开发、整合课时、师资配置、专业实验室建立与使用、师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今后3D创新教育提出了更多发展方面,“今后,学生的3D课程将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周民书说道,“今后,青岛市也将年年为举办3D打印创新大赛,为激发学生兴趣搭建平台。”
青岛3D实验室全球称“最”
在距离“科技大世界”不远就是学校的3D打印实验室,这座竣工于今天5月占地400㎡的3D打印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3D实验室。“针对初一孩子,我们派出了几十位专业老师,每周3节课来到学习实验室指导学生来熟悉、完成3D打印的学习、制作”,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莉介绍道,“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打印丝’都是食品级原料,同样,考虑到孩子们的能力,学生使用的设计软件在30分钟内就能学会。”正在进行3D打印课程的初二孩子们,正分组进行建模、打印、拆装打印机等不同的学习项目,“我们是按照6人一组的小组制进行3D打印,一般45到90分钟的一节课,都会有收货自己的作品,”刘同学介绍道,“去年我们利用3D打印,‘打印’出了自己学校,也建立一个大桥,非常有成就感!今年我们开始拆装打印机,它以后也由我们自己拼装自己维修呢!”在现场课堂中,记者发现,老师不仅会讲授制作方法,对于建筑理念也会详细说明,“在课件里,我们会给孩子们将建桥的原理、结构的规律等等多学科方面都讲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3D技术,不仅能打印,更能懂很多知识!”尤尼科技董经理说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