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造3D打印机亮相科洽会
15分钟打印1个口哨,两小时打印1个茶杯……7月28日在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上,新疆本土发明制造的3D打印机亮相科洽会展厅,引来大批参展客商围观。
新疆人发明制造的3D打印机
“这玩意儿想打印啥就能打印啥, 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还有我们住的房子,甚至一日三餐吃的拉条子、油条、馒头都能打印出来。”3D打印机发明人——乌鲁木齐爱思特专利转让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占财兴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
在现场记者看到,这台3D打印机很“迷你”,外形仅两三个传真机那么大,售价1.2万元。打印原料是一扎塑脂材料的红色线圈,只见线圈牵引进3D打印机,在穿过3D打印机一个拳头大小的铁疙瘩后,很快融化成液体,再通过喷头喷射到模板上,一层层叠加出设计构思模型来。
“传统的模具制造,做个杯子至少需要3个杯子体积大小的材料,浪费大不说还费时间,但3D打印机不一样,一点原材料都不浪费;而且传统模具制造从设计图案到拿到成型模具一般要花费一两个月时间,但3D打印机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就能将创作灵感变为现实。”占财兴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桌子上堆有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小飞机、杯子、口哨、瓶盖等十来种模具。
“从2012年发明第一台打印机开始,我已发明了3种型号的打印机了,现在已卖出二三十台,学校、医院和企业要的比较多。”占财兴说。

甭想利用3D打印机搞歪路子
资料显示:1986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胡尔利用一种叫光敏树脂的液态材料,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3D打印机,并于1992年卖出第一台商业化产品。
“3D打印”是一类将材料逐层添加来制造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技术的统称,其核心原理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区别于传统的“减材制造”,3D打印技术具有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和一体制造复杂形状工件等优势。
在百度和淘宝网上记者搜索“3D打印机”,搜出内地几十家3D打印机销售商,其中价格最便宜的仅3000多元,贵的有上百万元的。“那要看打印什么东西,世界上贵的3D打印机有上千万元的,这次占财兴参展我们是支持和鼓励的,毕竟3D打印机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也体现了科技创新。”自治区科技厅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预测,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3D打印市场,到2015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左右。
然而,伴随着3D打印新技术的出现,有人也琢磨起“超常规”的歪路子生意——打印仿真文物来赚钱。
对此,记者咨询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丛德新,他表示目前考古上只是运用3D技术观看到更有立体效果的文物或墓葬发掘图,还没运用3D打印机。
于文胜同时表示:“因打印材料是塑脂、金属粉等,所有3D打印机打印不出来能飞的飞机,也打印不出能开上路的汽车,更打印不出仿古的文物。”
相关新闻:
盘子里长木耳
在科洽会上,到处都是惊奇,尤其是农业科技带来更多新产品,包括飞碟形的南瓜、吃起来像冰淇淋的西瓜、长在墙上的蘑菇、种在盘子里的黑木耳等,让参会客商看得眼花缭乱。
“你看,我们培养出来的菌包,可直接放到盘子里,就可长出黑木耳来,种植出一公斤黑木耳只需30元成本。随时种随时吃,很方便。”展示这种盘子里种植木耳的乌市稻花香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