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采用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开发多功能磁力软体机器人
2025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该技术能够一次性制造出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结构。此外,他们还利用这项技术成功设计并打印出一个集......
2025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该技术能够一次性制造出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复合磁性结构。此外,他们还利用这项技术成功设计并打印出一个集......
表面改性技术对于提高骨-植入体界面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通过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AM)技术,不锈钢、钛和可降解合金等金属生物材料,可用于制造适合颅面、躯干和四肢骨重建的植入体。......
2025年4月28日,美国高性能材料生产商ATI正式启用全新的增材制造产品工厂,并声称拥有业内最先进的大幅面金属增材制造能力。这座工厂将设计、3D打印、热处理、加工和检测等整个生产流程整......
作为中国3D打印领域的领军企业,上海普利生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利生”)自2005年成立以来,便以“用工业化手段解决个性化问题”为核心理念,深耕齿科数字化领域。通过与德国化工巨头......
2025年4月27日,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科学学院和佛罗里达空间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低功率可见光和非金属催化剂在室温下进行碳 3D 打印的简便方法,在光电子和传感应用(......
人类在破解生命密码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尽管人体本身拥有数十万亿细胞,但体外培养体系犹如微型生物工厂和药物质检平台,既能通过健康细胞移植修复人体损伤,又能模拟体内环境进行药物安全评估,其突破......
西北工业大学Pengcheng Wang,陈海燕Haiyan Chen等,在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文,通过冷喷涂增材制造,实现了钎料......
2025年4月27日,中佛罗里达大学(UCF)宣称与佛罗里达空间研究所(FSI)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独特的3D打印工艺,可在室温条件下制造出高强度碳微纤维与纳米纤维。这一技术打破......
2025年4月26日,来自休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将受折纸启发的几何形状与生物相容性的弹性涂层相结合,制造出柔韧、抗损伤的陶瓷结构。该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复杂的Miu......
导读:等离子束金属3D打印大型无人机,迎来国家重点研发攻坚。 2025年4月25日,由创瑞激光牵头,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离子束智能增材制造技术应用项目启动会”在西安成功......
近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柔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博士生吕万程(第一作者)、郭训忠教授(通讯作者)、沈一洲教授(通讯作者)在增材制造领域顶刊《Additive Manufacturin......
细胞中的痕量元素分析对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生理病理学和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痕量元素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具有高灵敏度和多元素/同位素同时检测的优点。......
2025年4月24日,私营计算流体力学 (CFD) 软件开发商Flow Science发布了FLOW-3D 2025R1 套件。最新版本将FLOW-3D AM和FLOW-3D WELD两大模块......
激光粉末床熔融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PBF) 工艺可重复性不足、成形稳定性差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L-PBF成形过程进行多传感监测,在线识别和......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据报道,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支持人手直接交互的空中3D全息投影系统。这项技术首次实现了科幻电影中描绘的"隔空操控"场景,将彻底改变人......
2025年4月23日,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 在150 周年庆典开放了一个新的展厅,展出“修复我们破碎的星球”展览。展览展示柜由 NHM内部团队与巴塞罗那 3D 设计和制造......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综述报道了铝激光增材制造: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挑战与机遇。相关论文以“Aluminum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 R......
2025年4月23日,据维尔纽斯大学(VU)报道,由曼吉尔达斯·马利纳乌斯卡斯(Mangirdas Malinauskas)教授领导的物理学院激光研究中心(LRC)科学家团队共同撰写了一......
细胞打印技术为植物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植物细胞微环境研究、高价值代谢产物生产、植物基食品制造以及定制化木材合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与已经相对成熟的哺乳动物细胞打印相比,......
随着医疗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骨组织修复与再生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挑战。作为人体主要的承重器官,骨骼不仅需要满足复杂的力学支撑要求,同时也承担着活跃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黏附、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