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全国运动会火炬是金属3D打印的
2025年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深圳、香港、澳门、广州四地同步启动。当第一棒火炬手薛其坤从深圳莲花山公园高举名为“绽放”的金色火炬出发时,火炬通体高760mm、净重1.6kg,外观精致而富有科技感,南极熊了解到,“绽放”火炬的核心采用金属3D打印。

3D打印破解复杂结构制造难题
南极熊获悉,火炬“绽放”由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与制造。其设计灵感源于广州地标“小蛮腰”,整体呈流线型金色造型,据万家乐设计中心总工程师何也介绍,传统的制造工艺难以在保证强度与轻量化的同时,实现火炬复杂的流畅几何结构,且加工成本高昂。

在多轮方案比选后,设计团队最终选择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成功破局,实现了从结构优化到美学设计的全面突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力文表示:“这一次火炬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整个主体都是采用3D打印,也就是金属增材的工艺。这不仅体现了广东制造的水准,更展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匠心工艺。”

材料“智”配:各司其职的性能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炬的综合性能,研发团队针对不同部位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精准的材料选择与组合:
主体减重:火炬主体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3D打印制造,在保证坚固性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的轻盈性。

顶部耐高温:由于铝合金熔点较低,耐高温性能有限,团队在火炬顶部区域采用了不锈钢3D打印工艺,以确保火焰燃烧时的耐热稳定性。


表面防积碳:火炬外表面还喷涂了特殊的金色耐高温涂层,这不仅赋予了火炬温润的金色质感,更能保证在高温燃烧后表面不会产生积碳,便于火炬手在传递结束后收藏留念。

3D打印赋能大型赛事的趋势与行业启示
全运会火炬作为一项备受瞩目的国家盛事符号,其制造技术的选择极具风向标意义。南极熊注意到,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火炬已成为国内大型赛事的新趋势。

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金属3D打印螺旋造型,到2025“苏超”冠军奖杯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的“黑科技奖杯”, 均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平衡,3D打印正不断赋予体育赛事用品更高的设计自由度与制造精度。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年内获两轮融资近亿元,航
6家3D打印相关企业入选深
40天打造城市新地标,金石
西安宏臻航天1.7亿元3D打
Caracol完成4000万美元B轮
忍痛5年,福州依
创想三维2023全球
上海交大谷国迎教
3D打印假体植入内
FRI:降脂油包水
少年骨折后感染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