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入选863计划 如何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
2013年以来,有关3D打印的利好消息不断。
4月,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3D打印首次入选。
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期间,中央领导专门考察了中关村3D打印相关研发和生产企业。
此外,据媒体报道,为加快推动3D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酝酿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准备制定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3D打印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起步并不晚
3D打印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原理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物品。2012年,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制造业创新国家网络”将3D打印作为首个发展方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发表文章称,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在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下,从前不温不火的3D打印变得炙手可热。
根据最新的报告显示,2010~2012年,3D打印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4%,2012年市场规模为22.04亿美元,约合13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起步并不晚。上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就已经开始进行3D打印领域的研究。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经有40多家从事3D打印技术的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3D打印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1993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秉恒率先在国内开拓光固化快速成型制造系统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专用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率领的团队历经20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全面突破了钛合金等难加工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成型工艺、成套装备和应用关键技术。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中心开发出液体光敏树脂紫外固化技术,打印精度能够达到微米良机。另外,该中心正在研发一项跨尺度高精度打印,将大面积的快速打印和局部的精细打印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