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林峰教授团队:液态金属辅助过程实现3D打印高效可持续制造和材料性能优化
一、研究速览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LPBF)是金属3D打印的主流工艺,但它依赖于固态粉末堆积床,即后铺设的上层粉末完全由先铺设的下层粉末及工作台支撑(图 1),其代价是需要大量粉末来填充成形缸以构成粉末床。虽然未转化为零件的粉末可以被回收复用,但存在多个结构性限制:
-
成形过程中粉末利用率低,极高的材料成本制约了粉末床增材制造技术的大型化和应用的规模化;
-
层间热梯度大,导致残余应力集中与开裂;
-
传统粉末床热导性差,组织调控存在困难。

如何提高成形时粉末利用率实现低成本和高效增材制造,以及进一步发挥其成形过程对材料组织的精准调控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难题。清华大学机械系林峰教授首次提出液态金属辅助液浮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技术(Liquid Metal-Assisted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MA-LPBF,图 2),通过液态金属锡的低熔点高沸点的物理特性优化增材制造的热管理过程,实现了“液—固协同”的动态打印环境,揭示了热管理—组织演化—性能优化的内在机理。它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增材制造的热场控制范式,也为工业领域的大型构件、功能梯度材料和多金属复合打印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解决了传统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术中长期存在的“固化束缚”,为3D打印高性能金属材料开辟了全新路径。
相关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机床制造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f:18.8)被发表,论文题目为:“A novel in-situ field-assisted powder bed laser fusion using liquid metal enabling microstructure control and strength enhancement of austenitic steel”。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机械系助理研究员梁啸宇与四川大学博士生汪育荣,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林峰教授。论文其他作者有清华大学机械系张磊副研究员和清华大学机械系24届硕士毕业生刘威、孙一卓,23级硕士生肖不为、25级博士生刘庆泽,以及四川大学彭华备教授,广西大学周俊助理教授和广西大学25届硕士毕业生吕鹏程等合作人员。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及其延续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machtools.2025.104334

二、核心创新:让“金属粉末漂浮”在液态金属上
液态金属辅助液浮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利用用液态金属取代固体粉末床,构建“液浮打印平台”:
-
选用液态锡作为高导热的承载介质;
-
金属粉末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稳定漂浮于液态金属表面;
-
激光熔融区形成“局域液面—固化界面”的动态热场,实现能量的快速传导与均匀分布。
这一独特设计带来了显著优势:
1.粉末消耗量降低约50%;
2.冷却速率与凝固梯度可控,抑制了残余应力;
3.晶粒细化、织构优化,获得了更高的强度与延展性平衡;
4.实现了可重复和可大型化的增材制造装备的成形过程热管理策略。
三、学术与工程意义::液体金属热管理过程重塑3D打印过程
1. 创新性工艺理念
与传统基于粉末堆积的增材制造方法不同,LMA-LPBF 技术以漂浮在液态金属表面的薄粉层取代了固态粉末床,实现了热场与成形环境的精确控制,显著降低了粉末消耗,为高效、可持续的金属增材制造提供了新思路。
2. 制造效率与可持续性并重
LMA-LPBF高热传导性与液态支撑特性,使得成形过程更加稳定、能效更高,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符合未来工业界对资源利用率与可持续制造的迫切需求。
3. 微观结构可设计化的新范式
本研究展示了通过液态金属调控晶粒尺寸、析出行为及位错强化机制的潜力,预示着材料微观结构可编程化的发展方向,为精确设计材料性能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4. 跨材料体系的广泛适用性
所揭示的液—固协同热调控机制具备普适意义,可拓展至航航天、汽车、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对高强度与高韧性兼顾要求极高的领域。
四、关键结果:微观组织与性能双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MA-LPBF制备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组织与力学性能上实现突破:
-
液态金属锡带来的热管理能力使得激光不仅能够细化晶粒,还能够实现对细晶区的调控;

-
快速冷却过程使得奥氏体钢内部形核率显著提升;

-
成型的异质奥氏体钢的屈服强度超过1.1 GPa,抗拉强度为1.5 GPa,同时保持了7%的平均均匀伸长率;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家用3D打印:拥抱创造,更
激光在3D打印树脂表面制备
摩方精密助力悉尼大学居理
3年翻3番!30%利润稳涨!
上海大学苏佳灿、井莹莹、
选区激光熔化增材
大型聚合物3D打印
6K Additive最新
如何打造增材制造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
3D打印在口腔修复
